NEWS
新闻资讯
一只梨的网络旅行——安徽砀山果农触网增收记
初秋的清晨,刚下过雨的土壤还有些松软,果农们已经开着农用电三轮拎着篮子进入连片的梨园,攀上树拿着特制的剪子摘梨。一旁的塑料膜上,堆着半米高待包装的酥梨。
“今年果子甜分足,个儿大,应该能卖个好价钱。”安徽砀山县唐寨镇大王庄村村民杜长化笑着说。
在25公里外的玄庙镇朱庄村,已脱贫贫困户王洪响家的梨树上也已所剩不多。早在半个月前,他家的梨就被许静收走,开始了一场从梨园到果盘的网络之旅。
许静,砀山县微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,是个“95后”。此刻的她,正在县城创业园的工作室里与同事讨论下一步的营销策划。他的父亲许峰,在朱庄村老家做着酥梨“远行”的准备工作——收购、包装和发货。
地处皖、苏、鲁、豫四省交界的安徽砀山,拥有70余万亩吉尼斯认证的世界最大连片生态果园,“砀山酥梨”也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。建国初期,为防风固沙,有2500多年栽培历史的砀山梨开始在这片黄河故道两岸规模化栽培,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,砀山梨的种植面积稳定在40余万亩,成为砀山县农业生产的第一支柱产业。
“曾经一段时期内,这里丰产不丰‘收’,卖果难成为农民的痛点。”砀山县农委水果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汪波涛说。
“以前卖梨子那叫一个糟心。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拉板车,后来有农用车、电三轮,早晨不到七点就要拉到15公里外的水果交易市场,水果贩子相中才能卖掉。”王洪响说,“如今有了电商,省事儿多了。车子直接到田间地头,就地完成采摘、装车,许静他们还出包装和装车费,俺们省事儿多了。”
王洪响们的便利,得益于砀山县在2015年提出发展农村电商产业,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。截至今年上半年,砀山县注册电商企业已达1370家,网店和微商5万多家,带动10万多人从事电商物流等相关产业,也带动包装、物流、旅游等三产产值近10亿元。2017年电商网络交易额40.4亿元,砀山成为网上农产品销售大县。
许静是这一波电商浪潮中的佼佼者。2015年,她通过电商销售酥梨近10万斤;2016年3月,砀山苹果滞销,她以义卖方式在网上销售,10天销售10万多斤苹果,解了果农的燃眉之急。尝到甜头的果农们对电商平台也从质疑变为拥护。不仅她家流转的300多亩果园得以在网上寻到出路,其所在的朱庄村,梨子也多交由她销售。
“作为95后,闺女懂年轻人的需求点,通过融入策划、包装等互联网经营理念,让果农手中普通的梨加载了直播、故事等社交属性,成了‘网红梨’,价格自然也会有所提升。”许峰说,“我们比商贩收购价每斤高两三毛,老百姓增收的同时也促进了他们提升酥梨品质的积极性,倒逼生产环节注重精细化管理。”
如今,许静走在朱庄,路过的村民不时会拉住她,让她来自家果园里做直播、拍照。今年她还收到果农送给她的两个特别的酥梨,上面分别烙有她的名字和“我是全村的希望”。“这是村里叔叔婶儿对我的认可,我会好好珍藏。”许静说。
走在朱庄村,水泥路已通往每个村民点,两层小楼随处可见。朱庄村党总支书记朱晓辉说,小包裹带动大经济,“梨在网中游”让老百姓的收入翻了一番,村子也逐渐富起来了。今年底,朱庄村要脱贫出列,全村剩余52户贫困户的收入已超越脱贫标准,目前待上级检查验收。
- 电话咨询
- 在线购买
- 扫一扫加微信
扫一扫
加微信服务热线
18861606373 - 返回顶部